守天下難佳句賞析

【第1句】: 佳句賞析“因為自古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沒有
因為自古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頂峰。其實你可以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但是你身邊全都是和你當年一樣充滿野心、充滿激情和充滿渴望的年輕人。他們把你的長處和短處放在顯微鏡下去研究,以你為標靶,你說你守天下難不難?
人生當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卻是主旋律,我想,真正的成熟,應該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這,才是生活的本質。
羅曼·羅蘭說過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熱愛它。西班牙隊從頭再來吧,難道向上攀爬的那條路不是比站在頂峰更讓人熱血澎湃嗎?相信拉莫斯他們,還有更多的機會。
——賀煒
【第2句】: 兩句名句賞析賞析
天下無難事,有志者成之;天下無易事,有恒者得之。世上本來就沒有什么難做的事,如果你有這個志向的話就肯定會成功,世上也沒有什么容易做到的事,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可以完成!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賞析;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學會尊重別人。對別人以謙恭之禮,舉止淳化、得體。在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倡導人權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為值得我們借鑒的寶貴財富。
寬宏大量會使你的精神達到新的境界
【第3句】: 三國演義 駱駝祥子好句或好段20個,并賞析
一、“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在三國的蕓蕓眾生中,羊牯并不是官場最失意的,但卻道出了這句失意最深的話。
“人生失意無南北”,羊牯頓成所有失意人、落魄人的知己。 如果羊牯僅僅因為上奏不受重視就要憂傷、郁悶而終,那么,流離逃亡、困頓苦熬多年的劉備簡直早就應該抹脖子自盡!所以,這是典型的悲觀者論調。
面對完全相同的形勢,悲觀者苦著臉說什么“屢戰屢敗”,樂觀者卻會斗志昂揚地說“屢敗屢戰”! 即便人生真的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些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也會歡呼:“天下如意事,起碼十有一二啊!”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是鼓勵仁人志士舍身拼搏的座右銘。自讀了《三國演義》之后,總覺這話很是傷感,和“革命不可能成功,同志準備犧牲”是一回事兒。
當孔明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時,“伐魏”便成畫餅、孔明身死五丈原;當“人民的好總理”恩來同志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時,大家便明白他要走了,當時“四人幫”橫行一時。看《神雕俠侶》時,郭靖說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時,大家知趣地意識到:郭大俠要犧牲了,襄陽要守不住了,大宋要完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啊!三、“既生瑜,何生亮” 兩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狹路相逢、拼得你死我活時,最傷感的話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啊! 這難道不是胸懷與心態的問題嗎?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從看待對手的心態中最能反映出來。
那個“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郎本是一可人兒,無奈心胸太狹隘,又性急躁,一直怨恨“既生瑜,何生亮”!臨終之際尚“徐徐又醒,仰天長嘆,連叫數聲而亡”,怨天尤人的心態可見一斑,難怪折壽。再看司馬懿吧,他老人家也很不幸地碰上了諸葛亮,但即使在中了的空城計后,也僅僅“悔之無及,仰天嘆曰:‘吾不如孔明也!’”隨即做起安撫官民的正事來,精神斗志絲毫未損,果然笑到了最后。
曹操青梅煮酒,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口氣是自信的,還有一點惺惺相惜的味道。性格決定命運,胸懷決定成就! 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孔明竭盡全力輔佐劉備父子,六出祁山,還是伐魏失敗,只好長長地、長長地嘆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令人不得不傷感。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似乎劉備稱王、孫權割據、曹操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敗走麥城等,一切皆是天意。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撼山震河之勢、力挽狂瀾之術,也敵不過天意。
天意,天意,天果有意?當年項羽垓下一戰,也說“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真是天意嗎?請諸君評析!五、“是非成敗轉頭空” 失意者、失敗者才有此感慨!那春風得意的曹丞相, 即使飽受挫折,依舊“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歌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文人憑空吊牢騷!少年蘇東坡信奉“奮厲有當世志”,以“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自負,但在官場九死一生之后,就心灰意冷地說:“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六“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
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七“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
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
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八“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
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九“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
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十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
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
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十一“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
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十二“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